毕度海PDP测评 | 你的性格该如何进行行动学习?

2020-12-31 18:20:42

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行动学习

每天上班下班,浑浑噩噩,没有激情和动力,觉得很没意思

羡慕别人的工作,机会来了,却迟迟不敢投简历

工作几年了没什么起色,反而不如自己的人升了职加了薪……

知乎有一个提问:“你身边一年换 N 个工作的朋友,现在过得怎么样?”

一位高赞答主在一年里换了5份工作,每份都不超过两个月。奔波劳累,生活和收入都极其不稳定,每个月都没什么余钱。

最终,她在第六份工作做了一周后,又打算找“更心水的工作”……

频繁的跳槽,浪费了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说,这样的状态,更让她越来越怀疑自己,对自己定位越来越不清晰,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非常迷茫焦虑。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工作,相同的是她的不满意。职场上,类似她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才能找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实,答案早已写在你的“职业性格”里。

01

内在职业性格,决定你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心理学大师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认为:每个个体在出生时,就带有先天性的气质和功能上的偏好。而这种先天的性质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类型,会影响你的终身发展。年薪220万的硅谷最高年薪经理人,曾在任苹果 CEO期间,把创始人乔布斯赶出去,导致公司濒临破产,最后乔布斯回归才力挽狂澜。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兢兢业业的斯卡利,可以成为让苹果的销量翻10倍的出色经理人,但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的企业家。

原因不在于他的技能和知识,而在于他内在性格。

性格温和,稳重成熟的他更适合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而大胆创新,注重细节,追求极致,永不满足,这些内在性格则让乔布斯成为天才企业家。

02

职业选择之前,你必须要做这件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麦克兰提出一个素质冰山模型:把职业人员个体的不同素质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就是你未知的职业性格,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部分素质,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很难察觉得到,但一经挖掘,潜力巨大。

还没来得及充分了解自己,就被急匆匆推进千篇一律的工作模子里,这样很危险。

你跑到了别人的主场上,自然只能做个陪跑者,5年后、10年后,再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和勇气。

相反,根据内在性格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你才会具有稀缺性,挖掘自己的潜力,你的价值才会更高,才会更容易不断突破自己,不断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