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度海: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022-05-03 10:00:40

在一些企业的战略规划过程中,时常会有发生战略制定和真实情况不符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对战略制定基本逻辑错误认识,也有在战略制定和框架设计不匹配,还有组织的管理者在战略具体制定过程中未尽到作为代理人的尽责问题。

 

1、战略随意

很多企业人员其实并不清楚战略的内涵,有的企业人员告诉笔者“我们企业有战略”,深入一问才知道他指的是企业有长远发展目标或使命愿景。这只是战略的一个构成要素。

战略是企业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决策,其实质是明确公司当前的位置,找到未来应该去的位置,然后,选择恰当的路径,并通过资源的筹划和配置来达到目标。

 

2.战略制定流程

战略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学术问题。从企业内部普遍实操的角度进行分析。

 

 

企业战略部门根据老板主观意识,自行编写战略。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需要具备开放与前瞻的视野、创新性思维,这对企业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企业战略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除了极少数大型企业集团通过组建专门的研究院和战略部门来形成自己的研究与战略规划能力,一般公司的战略部门在信息搜集与分析、战略规划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难以独立做出具有较高水准的战略规划报告。笔者曾很多次碰到这种情况,企业内部战略部门在编写完了企业战略规划报告后,老板并不满意,于是又去委托外部咨询公司重新做战略规划。

 

各个职能部门分别写不同的战略模块,最后汇总成公司战略规划报告。此种情况下的战略规划报告专业性较差,且缺少逻辑主线。

不同层级的员工参与度不够

部分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不同层级的员工参与度不够,比如:有的战略报告只在有限高管层面进行过讨论,战略制定者并没有提前了解公司业务与管理细节,没有听取不同层级人员的意见。

 

Close up of businessperson using tablet representing cloud computing concept

 

3、战略报告评审无效率

企业不清楚应该从哪些维度对战略报告进行评价,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战略部门或咨询公司在讲解完了战略报告后,部分高管及老板会提下相关意见,而这些意见大部分是关于局部和细节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看不出其背后的评价标准体系。

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对战略报告进行评审。有的评审会走形式,报告念完专家打个分就结束忘了评审报告的整体架构及逻辑。

 

很多国内的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战略专业能力及人才的限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喜欢照抄照搬大型企业或成功企业的做法,没有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及所处外部环境的差异,这样的战略规划,不仅指导不了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更会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