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动的offer2:性格内向的人应该如何在职场上工作?

2021-02-24 11:16:17

《令人心动的offer2》杀青了。在最后一期中,李晋晔、王骁、詹秋怡顺利拿到了君合的offer,朱一暄、刘熠成则无缘君合。

今天笔者想说一说詹秋怡。

团队教练

其实在节目刚开始,她并不被带教律师看好。

节目刚开始面试时,与其他人自信的侃侃而谈相比,詹秋怡就像一只怯生生的小猫,细声细语地回答着律师们提出的问题。

在节目中,和外向开朗、敢于破冰的朱一暄相比,她也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附和大家,看着大家欢笑。

明明詹秋怡在第一个实习任务中表现突出,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却仍然在8进4的首选实习生中落选了。

看着其他四个小伙伴都有了自己的带教律师,做着自己的工作,詹秋怡除了失望,更多的是心酸。

至于落选的原因,史律师在与她谈话的过程中,直言:“因为你说话比较少,没有展示出你的力量和特点”。

更让人心疼的是,谈话中当史律师问及,你第二名却没有成为律师们的首选实习生,你有没有意外?

詹秋怡低下了头,思考了许久后柔柔地说:

“我觉得,你们的选择,肯定也有你们的道理,可能是考虑综合方面的因素吧。”

明明既困惑又失落,却不敢问出来,有委屈也往肚子里吞。

这不就是在职场上小心翼翼生怕犯错的我们自己吗?

在工作中,也会因为性格内向,无法很快融入集体。害怕和领导沟通,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丧失说话能力,因为不善于表现自己,而错过了很多机会。

在这个外向者主导的世界里,沉默寡言、不善社交好像已经成为异类。

沉默内向的人,究竟该如何自救呢?

内向者洞察力强

沃伦·巴菲特,这位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其实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

1999年7月,巴菲特出席艾伦公司在爱达荷州太阳谷举行的年度投资会议时,通过精准的分析,告诉所有嘉宾,由高科技驱动的经济增长不会长久。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异端」一般的观点。

与会的金融才俊们几乎没有人理会巴菲特的劝解——直到第二年,巴菲特的预言应验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凭着惊人的洞察力,巴菲特开始在金融界创下一个个奇迹。

内向的人尽管话不多,但是心灵的窗口却是始终对外界开放的。他们习惯用心观察身边事物、环境、人际,更容易洞察一切。

目标执行

内向者自我驱动力强

前两个月,部门里面来了几位实习生,一个个青春活泼的样子。来的第一天,我们中心的总监专门召集所有人开会,向大家介绍了实习生,最后还给他们留了个小作业,要求半个月之后每人交一份行业分析报告。

接下来的几天,实习生们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跟老员工们也是打成一片,经常晚上下班还去撸个串、K个歌。

唯独一位叫 Tony 的小伙,不太合群,很少跟大伙出去,当时部门里的同事都说,以 Tony 这样的表现,恐怕是很难留下来了。

好几次加班的晚上,我看到 Tony 也还在,看上去像是在查资料,做报告。

很快,半个月时间过去了。又有一次,总监在开例会的时候,提到了几位实习生,夸奖他们融入得很快,其中,更是点名表扬了 Tony,只有他按时上交了调研报告,而且完成的质量很高。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经说过,内向型的人能在刺激程度最低的环境中独自获得能量,而外向型恰恰相反,他们需要在团体中获取能量。

内向者创造力强在创造力方面,内向性格的人也有着独到的优势。

内向者更善于专研,对比外向性格的人,他们更能够摆脱外部的干扰和诱惑,从而使得自己能更好的专注在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既然内向性格的人有这么多优势,在职场中又该如何展现自己呢?

不惧交流,打开自己的社交开关

内向性格的人最容易被「诟病」的问题就是沉默寡言、不合群,但是真正的内向者并不是「不会说话」,他们只是不习惯在人群里讨论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

适当的打开自己的社交开关,有利用于内向者更好地融入集体。

内向者千万不要害怕社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话题或者社交工具,让自己积极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去。

细心观察,善用自己的洞察力

上面提到了内向者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在工作中内向的人也可以善用自己的这一优势。内向的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细节,更容易察觉到他人的情感变化。

内向的人通过细心的洞察,更能够捕捉他人的需求,让自己更容易在职场中获得他人的信任。

工作第一,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把工作能力提升上去,当你能够真正地为老板分忧、给公司带来效益的时候,没有人会关注你是外向还是内向。

众所周知,腾讯张小龙也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他给腾讯带来的以及他给整个社交领域带来的贡献,没有人会在意他是否不善言辞。

外向与内向不是非黑即白,更没有对错之分,每个内向性格者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只要自信地去面对,好好发挥自己的长处,内向者也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更好的自己。